浙江新闻网

热门搜索:
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 > 国内 > > 正文

聚焦海产品产销现状,助力浙江渔场振兴

为了深入了解推进海洋资源可持续发展中相关政策实施情况和实现减产增收的关键问题,8月8-20日浙江海洋大学水产学院蓝色牧场,保价护航--海产品价格调查调研团先后赴舟山市普...

为了深入了解推进海洋资源可持续发展中相关政策实施情况和实现“减产增收”的关键问题,8月8-20日浙江海洋大学水产学院“蓝色牧场,保价护航--海产品价格调查”调研团先后赴舟山市普陀区海洋与渔业局、舟山市绿色海洋生态促进中心,采访相关专家。此后,实践团成员分别前往浙江省舟山、绍兴、温州、金华、丽水、衢州、嘉兴等多个城市,开展“关于消费者对舟山海产品消费偏好和认知度的调查”,聚焦海产品销售核心问题,打开海产品销售新思路

推进减船转产,振兴浙江渔场

8月8上午,团队成员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来到了舟山市普陀区海洋与渔业局进行采访,海洋与渔业局办公室主任热情的接待了实践团成员们。

“渔业是生产、生活、生态,是包含了第一产业到第三的综合体”。主任耐心的听完了成员们对于建设海洋强国的想法,针对讨论中提到的过度捕捞、渔业燃油补贴、渔民转产转业等问题依次进行解答。通过主任的解答了解到,浙江省近年来通过持续降低渔船总功率,落实渔民转产转业,完善相关政策保障渔民基本生活,将捕捞区域由近岸逐渐变为远海,大力推进海洋牧场建设和增殖放流活动等方式为建设海洋强国持续助力。

图为舟山市普陀区海洋与渔业局办公室主任解答实践团成员们的问题

提升产品品质,实现可持续发展

8.12日下午,团队成员们拜访了舟山市绿色海洋生态促进中心理事人王依欣老师。

“聚焦与一点,从本质出发去改变,才能真正解决问题”王依欣老师分享到。王依欣老师是“渔业业态转换和推广”领域全国知名的专家,在多年的工作中推广的核心思想就是提高渔业商品本身的品质、价值,从而提升价格,从而实现可持续行的发展。

自舟山市绿色海洋生态促进中心成立后,王老师持续聚焦与舟山市休闲渔业的发展和海洋中废旧渔具的回收与处理。通过转产转业,将近岸的捕捞性渔业活动,转变为体验、观光为主的旅游性活动,增加海产品附加值,减少捕捞行渔业给生态带来的压力。

图为舟山市绿色海洋生态促进中心理事人王依欣与实践团成员们交流

多地开展问卷调查,全面了解消费认知和特点

8.15-8.20日,实践团成员分别前往浙江省舟山、绍兴、温州、金华、丽水、衢州、嘉兴等多个城市,开展“关于消费者对舟山海产品消费偏好和认知度”的线下调查和线上的问卷调查。对不同年龄、不同收入的消费者对舟山海产品认知与购买习惯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这次的调查对象来源范围广泛,体现了不同收入水平、不同文化背景、不同区域的消费者对与舟山水产品的认知。由于海产品具有鲜活商品和冻货商品品质差异大、不易运输、捕捞成本高等特点,使消费者下意识的将海产品与其他农产品区分开,而价格依旧是海产品销售过程中的主要问题点,较高的价格让消费者难以接受,较低的价格让消费者担心商品存在质量问题。

图为团队成员在绍兴新昌县对海产品销售点商家进行海产品销售种类和价格的调查

建设海洋强国,实现渔业资源的可持续是最终的目标。这个过程中渔民是海洋资源最直接的破坏者,但同时也是生态多样性最直接的保护者。实现“减产增收”,保障了渔民生活问题,才能激发渔民自发保护海洋资源。让更多的人关注渔民遇到问题,关注海洋资源保护,未来实现渔业资源的可持续的道路会越来越宽阔。

行业相关

广告也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