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浙江新闻网 发布时间:2022-09-19 16:33 编辑:碧水
浙江理工大学科技与艺术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团队赴未来乡村建设试点 嘉兴市 桐乡市小元头村:展望宏图,奔向未来乡村 文 蒋雨晴 浙江理工大学科技与艺术学院人文与国际交流学院同牵...
浙江理工大学科技与艺术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团队赴未来乡村建设试点——嘉兴市桐乡市小元头村:展望宏图,奔向“未来乡村”
文 蒋雨晴
浙江理工大学科技与艺术学院人文与国际交流学院“同牵手共富裕,探索未来乡村建设新格局”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嘉兴小分队成员通过村党总支委员杨斌同志的介绍,了解了小元头村的一些基本情况,村里分为21个小队,每小队有专门的领队分管,各提所需。村中的外来人口还是较多,但大部分由派出所管治,村委很少会有所联系和管理。
杨斌同志向实践团队介绍小元头村 (图 董璐璐 摄)
同时杨斌同志告诉我们,对于2022年浙江省将小元头村作为“未来乡村”试点之后,预期在今年将会建成并运行四大基础公共场所,分别为:老幼共享园、水塔区、康养驿站/共享食堂和医养中心。基建场地已经准备好,但杨斌同志告诉我们,在小元头村,能够使用的村集体闲置房、闲置空地较少,只能在小区域努力提升原有的基础建设,进行翻新和升级。已经设计好并在不断加工完善的图纸,一张张立体建模3D图片,向我们展示小元头村接下来的发展规划。
村里存在较多“老带幼”的现象。为了老人带小孩有地可去,解决老幼问题,着手打造老幼共享园。而水塔区则是作为小元头村一代一代人的记忆,将老旧水塔翻新,建设成小元头村标志性的建筑。康养驿站为二层,共享食堂为一层,主要服务老年人,对于饮食和生活起居方面的照顾和帮扶。医养中心也是对于现有的村集体医务室基础上进行翻新和改造。杨斌同志也感叹到:“医养中心相比之下实行的会更加困难,因为医务人员人才的缺乏,现阶段大多数村医务室在职的医生,都是已经是年龄较大的老医务者,后续能否有新人才留在小元头村还是一件值得长远计议的问题。”
从杨斌同志介绍中得知本村的发展基础相对其他村庄来说是相对薄弱的,基建基础较少,以农田居多。两条沿路而建往外扩展的乡村居民房,以大致纵向分布在路干两侧。基于临杭大道的构建,给小元头村带来新的发展契机。曾经一个月的车流量也不过400辆左右,而现在一个小时就可以达到400辆左右的车流量。面对未来新能源汽车的不断引入,本村充电桩设备会有待考虑建设,方便路过来往车辆的及时充电运作。
实践团队对当地村民进行问卷调查 (图 董璐璐 摄)
下午,我们沿着路干行走,对村民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闷热的天气,还是少有人出动。团队成员挨家挨户的询问。团队中有一名本地桐乡市洲泉镇的成员,用当地亲切的语言与年迈的村民进行交流。村里大多数都是年迈的老人居多,也有老人带小孩的现象。热情的爷爷奶奶,虽然很难听懂我们的话语,但是在一遍一遍绘声绘色举例的语言中,也是很热情配合大家进行问卷调查。
充实的一天结束,实践团队成员带着对明日调研的期待收拾行囊,整理问卷。
未来乡村的建设问题始终由村民提出,由村干部答题。未来乡村的新面貌缩影在走访村民的过程中一一展现。
(图 董璐璐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