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新闻网

热门搜索:
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 > 国内 > > 正文

笔书神思继画篇 妙在丹青逸苍穹 ——读杨光宇先生《点景图谱》及其艺术创作有感

中华文化历经数千年之文明,其大观肇始于炎黄,盛大于唐宋,而当下立足于世界之争,其文化之再造,则必将开启又一历史的新篇章。今拜读杨君光宇先生新作《点景图谱》三卷,其...

中华文化历经数千年之文明,其大观肇始于炎黄,盛大于唐宋,而当下立足于世界之争,其文化之再造,则必将开启又一历史的新篇章。今拜读杨君光宇先生新作《点景图谱》三卷,其千姿百态的人物造型、形态各异的草屋楼宇、千帆竞流的巨舰小舟和筚路蓝缕的村桥虹越,观之巍巍壮观。以中国绘画艺术之嬗变发展为脉络,先生集数十年之笔墨探微和艺史钩沉,成此大作,续补自《芥子园》后之断崖,殊为可喜、可赞、可贺!

由东方文化思维及其审美意态起始的书画艺术,经仓颉制书,史皇作图,《易》之哲理导而为之,始具图画之妙,纵观数千年之艰难步履,一路走来,虽万变而不离其宗。其途径由家传、师授为矩获,百代各家妙手丹青而穷经皓首,精淬笔墨,千锤百炼,辅以文理,累积而成浩瀚巨篇。以记录功德转化为文章之余的陶冶,从匠心独运到以艺载道,从人物、山水、花鸟的艺术观念和创作手法的转变,洋洋大观、色彩纷呈而又各领风骚,并为各文化世家及历朝庙堂所独有,如东晋之王家,唐之吴李,宋之苏黄米赵,元明之赵氏,明清之四王等。清季以《芥子园》为代表的一批画谱推而出之,如《三希堂画谱》、《十竹斋画谱》、《画法大成》、《宣和画谱》、《荣宝斋画谱》、《佩文斋书画普》、《图绘宗彝》、《雪湖梅谱》、《唐六如画谱》、《石涛画谱》、《梅花喜神普》、《竹谱》等等不一而同。使绘画技艺终冲破藩篱而为后学寒门必由之径,广而昭著于世,为近代艺术扬阔之功,艺术高峰筑基之用。故晚清至民国大师迭出,达巅峰造极之势。后引入西方训练之法,办学以系统教育普及,即今之美院之始。然书画之道,深入人心,为我族文化启迪之由、美育情愫之修为,其如宾翁有言:“艺术是最高养生法,不但足以养中华民族,且能养成全人类的福祉寿考也。”艺术对社会文明之功效非民众教化无由,亦非院校之专属,江浙近现代社会尚文重教之风兴盛,艺术之功亦不可厚非。由此可见普及性的实用绘画教材,当以画谱为最,此之谓《芥子园》的价值历数百年而不衰之故。

然《芥子园》等一批画谱,经数百年传续,其时代变迁、审美取向、生活态势、受教范围和创作形式等已非时日,绘画艺术亦高歌猛进,蔚然一新,原有的图谱也早已落后于时代,新的图谱样式则呼之欲出,而众学艺者更是翘首以盼。杨光宇先生的《点景图谱》正应时代需求,经数年笔耕而由西泠印社出版社出版,当为今之艺苑一大力作。先生之《点景图谱》,分为“人物”、“舟桥”、“屋宇”三卷,各有图式百余幅,其特色有三:

其一为以宋为起点,随时代演义,展现出一幅幅历史的进程和变化而进入当代之时尚情思。观之层层递进,脉络清晰,品类繁多,形式多样。其人物或老者,或少年,或妇幼,或友朋,或书生,或文士,或樵夫,或渔翁,或行者,或道僧,或官吏,或牧童,或醉汉,或农夫、或商贾,或侍从,情趣万象。其神态可鞠、诗情画意,如西行吟句,采菊东篱,秋风望月,独坐东风,徐行道途,策杖远游,抱琴放歌,琴瑟和鸣,谈笑风生,听禅悟道,村江放棹,太白醉酒,灯下问史,垂荫起舞而意想翩翩。或坐、或仰、或卧、或立、或跪、或曲、或匐、或俯首、或顾盼、或远望、或低垂、或忧郁、或打逗、或嬉笑、或缠绵、或豪放而风韵犹存。其舟筏帆影点点,激流勇进,缓缓而动,乘风破浪,落帆岸渚,春雨轻棹,碧空孤舟,江枫暮泊,横波独酌而形态各异,融景于情。其余屋宇、桥梁亦放异彩,为者提供丰富的学参照和点景法则。

其二为摹写点景对象同时,使之融于情景之中,而有所依靠、呼应和忖托,而非单纯、孤立的写物,把主体形象融于具体的环境中,其表现的对象更加具有中国绘画的韵味和情调,也使主体形象的精神表象更加丰富生动,为从学者提供了实际创作的样式。

其三为其点景作品中所呈现的笔墨功力,使之在塑造主体造型过程中,向者传递出浓郁的书卷气、金石气和文人气,并透过其图案凸显出作者自身的文化沉淀和涵养,使传统与现代完美的融合走进当代人之内心,亦是旧谱所欠缺之处,实为当代美术教育之范本。

杨光宇先生用其独特的笔墨语言和深邃而又广阔的艺术视野,来构建这套画谱的中心思想和造像立意,这源自先生家族的文化熏陶、美术学院系统的训练和数十年对艺术孜孜不倦的探索、思考,并在他大量的书画创作中得以充分的体现。先生年幼即受到舅公一代儒商胡雪岩之孙胡亚光先生的影响而开始喜欢书画艺术,课余以颜正卿《麻姑仙坛记》为始临池。后经胡亚光先生推荐,拜其老同学王小摩先生(1904-1976)为师,以树石、云水等传统山水技法入手,开始走进中国书画的天地。十三岁随语文老师朱全茂先生始学隶书,从“明拓曹全碑”入手,基于因缘结识了潜楼王仁治之门生有韩登安、唐云、申石伽等先贤,由此打下了书画艺术的全面功底。在从事图案设计过程中,进一步开阔了自己的艺术视野,后经推荐深造于当时的浙江美术学院工艺美术系,得到吴德隆、韩美林、陈忠尚、杜曼华、章培均等一批名师的教诲。其在艺术的海洋中长期游历,并开始以多学科、多维度、多层次、多样式对中国传统艺术重新认识,深浸中国书画之笔墨精髓,形成了自己恣意挥洒、浑厚劲健、雄阔大气的画风。

先生的书画作品充满着自己对艺术形式的见解与笔墨表现的思考,从黄宾虹先生的艺术理论中汲取养料,以焦墨为表现手法,现代意识与传统经典合二为一,层层叠叠、粗头乱服和雄浑交错的图式表达其抽象的诗画境界,从而形成具有强烈视觉冲击力的艺术特色。黄宾虹的艺术集历代中国绘画之精华为一炉,统而化之,斑驳淋漓,分合梳理,一变祛除传统之萎靡之象,二变精神飒爽而独造高峰,其通过五笔七墨而为我们呈现的是山川万变、精神独立的哲学气质。

杨光宇先生之绘画,纵横交错,疏密纷呈,苍茫浑厚,老辣披靡,粲然生机。既干裂秋风,又润含春雨,如高山坠石,似万泉奔流,山耶、石耶、水耶、树耶浑然一体而立见万壑之纤毫,气象之流毓,在率性苍逸中表现其情致,在笔触墨韵中立见其精神,惟笔墨无以为中国画,惟笔墨知中国文化之玄妙,这正是先生对中国绘画艺术之真知灼见。

今为先生举办“备仪高华——中国山水画点景图谱发行暨杨光宇作品观摩活动”,深感先生数十年之文化积淀终获光大,实先生之幸,亦我辈艺友相交甚笃之高尚也,故有诗赞曰:

万豪齐力筑山河,立意高华见奇雄。

家学有源艺韵兴,从来绘事写即工。

未见前人辟蹊径,情到深处气自浓

笔书神思继画篇,妙在丹青逸苍穹。

李钢

2024年5月15日写于濯石斋

行业相关

广告也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