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浙江新闻网 发布时间:2020-10-15 15:26 编辑:碧水
中新网上海新闻9月24日电,文物艺术品线上拍卖发展多年,但一直不温不火。今年堪称真正意义上的网拍元年,疫情大大加速了行业线上化进程。9月15日至9月24日,东方美学生活平台东家AP...
中新网上海新闻9月24日电,文物艺术品线上拍卖发展多年,但一直不温不火。今年堪称真正意义上的“网拍元年”,疫情大大加速了行业线上化进程。9月15日至9月24日,东方美学生活平台东家APP举行了一场秋季大型线上拍卖会。
据了解,在其近日的秋拍中,通过直播这一方式,共吸引了百万人次围观,20余万人参与竞拍,总成交额达5389. 83万元,同比增长73%。
事实上,文物艺术品线上拍卖已经发展多年,但一直不温不火,而今年新冠疫情大大推进了行业线上化进程。依靠线上拍卖便捷度、灵活性、时效性和触达范围等优势,文物艺术品收藏的神秘面纱正被揭开,这一相对小众的领域加速进入更多人的日常。
不乏高货重器
当线下拍卖市场因疫情而停摆,线上拍卖成为拍卖行“自救”的重要方式。今年,线上拍卖呈现明显上升趋势。
Art Tactic发布的《2020年上半年全球拍卖回顾》报告显示,全球艺术拍卖总额从50.7亿美元跌至29亿美元。佳士得、苏富比和富艺斯三大拍卖行分别下跌60%、37.6%和46.7%,而网上销售额却增长了5倍,创造了4.13亿美元的线上销售总额,去年同期仅为6900万美元。
“入圈”门槛降低
据观察,相比传统线下文物艺术品市场,线上拍卖呈现不同风向。“传统文物艺术品拍卖中,中老年男性藏家比例占绝对优势。而在本次东家秋拍中,年轻藏家表现亮眼,同比增长30%~40%,他们对瓷器、艺术品情有独钟。此外,传统文物艺术品拍卖,男性藏家比例占绝对优势,但随着线上拍卖的兴起,女性藏家也开始崛起。
拥有13年拍卖工作经验的何承熙分析认为,传统线下文物艺术品市场比较小众,交易受时空限制,客流量、成交量有限,形式单一,加上各种规矩、行话以及价格、售后问题,无形中增加了“入圈”门槛。
但同时,文物艺术品拍卖从线下转入线上,也面临着诸多痛点,包括审核不严、品控不力、售后薄弱等。“部分线上交易平台乱象频出,存在赝品多、低端化和体验差等问题,主要由于入驻门槛较低,且拍品品控不到位,直到产生售后问题才对商家进行事后处罚。”东家方面称。
作为非标商品,文物艺术品的真伪和品质问题无疑是影响线上拍卖的核心问题。“真品是底线。涉嫌虚假及夸大宣传、误导用户的,不能上拍,如升值空间巨大等。所有提及的奖项、头衔,均需提供官方权威证书。品相欠佳的也不得上拍。”
何承熙同时强调,线上拍卖还离不开互联网思维。除关注货源和拍品征集问题外,用户画像、用户体验也很重要。比如,降低保证金、佣金,尽量消除用户参与的顾虑。对于价格高昂的重器,东家则通过线下预展的形式,加强作品与潜在藏家的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