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新闻网

热门搜索:
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 > 国内 > > 正文

钱塘江江水,竟然解决了杭州的供暖问题?

没有暖气,南方的冬天很难过,都说南方冬季的湿冷是魔法增伤,气温看着不低,人却感觉冷得彻骨。如果想在数据有限的情况下尽可能地还原个人在室内对寒冷的感受,将湿度纳入考...

没有暖气,南方的冬天很难过,都说南方冬季的湿冷是魔法增伤,气温看着不低,人却感觉冷得彻骨。如果想在数据有限的情况下尽可能地还原个人在室内对寒冷的感受,将湿度纳入考虑的“室内体感温度”会是比“气温”更适合的指标。空气中久散不去的水汽,不仅让人们夏天排汗困难,在冬天更是随时随地都像在冰水里泡着。

今年两会“碳达峰、碳中和”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也成为代表、委员们讨论的“热词”。对于南方供暖问题全国政协会议讨论已经从该不该,到怎么实现清洁取暖的落实阶段,面对比较现实的道路是“分城施策”。除了地方政府担负起供暖的主导规划责任,供热领域专家学者因地制宜的为南方城市研讨出地方化的清洁供暖方案才是最要紧的。云谷科技创始人、浙工大教授丁云提出:“把南方城市丰裕的可再生能源利用起来,冰冷的大地,也能“挤”出暖气来

炎炎夏日,空调采用压缩机循环氟利昂的办法,将室内的热量通过散热片和风扇排到室外。南方地区多水,为什么不用水源替代空气,用水源热泵替代空气源热泵呢?

“千岛湖的水夏季也只有4、5度,滚滚江水到杭州温度也不会很高,国际上很多城市已经采用水源热泵供暖,杭州为什么不可以?”通过多次与地方相关专家研讨和实地考察,如果把每家每户空气源热泵换成江水源热泵,可以降低20%-40%的能耗,这将为建筑“零碳化”带来更多可能。“江水源热泵”将是我们通过科技创新实现支持南方清洁供暖的低碳竞争优势。

经过丁云教授多次走访考察,杭州三江口区域地处富春江与浦阳江流域,在石牛山、定山、萧然山脉、群山之间汇合流入钱塘江; 多条垂江水脉在此汇聚,形成了江水源热泵最佳的物理条件。

江水源热泵集中供冷供热系统(简称“江水源工程”),是利用江水水温差进行供冷或供热的一种生态环保的供能方式。经过处理后的江水,进入水空调供能时,温度最高可达42℃,最低可达5℃。如果此项提议政府采纳,杭州将真正实现清洁能源集中供暖,预估公共建筑用上“水空调”后,与常规空调系统相比,至少节能30%以上。近年来,我国积极参与国际社会碳减排,主动顺应全球绿色低碳发展潮流,积极布局碳中和已具备实现碳中和的条件。此前,重庆、青岛、长沙等地已经有过江水源热泵的应用项目,成功实现了建筑的低碳节能。

当下,工业用能的压缩空间较小;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用能需求也在不断扩大。“曾经有专家测算,中国的建筑总能耗要比欧洲高出2倍。”从建筑节能入手,将是“双碳”的一个突破口。而公共建筑的供能方案已经较为系统和科学,更加准确来说,居民建筑将有一定的节能空间,通过居民清洁取暖节能减排,积极响应低碳经济发展,这将对我国重塑能源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从一系列数据可以感受到居民建筑节能的重要性。 ”集中供暖约占北方地区总能耗的四分之一,占中国整个碳排放的12%;与南方居民分散的制冷制热相加,将占到20%左右。然南方城市普遍拥有丰裕的可再生能源,比如地热、江水源、太阳能、污水源等,也有较多清洁化能源,比如天然气、电、工业余热、清洁化燃煤等。各城市可根据各自资源禀赋,通过多能互补和冷热联供,发展低能耗、清洁低碳的供暖模式。

“以钱塘江、富春江、浦阳江三江交汇,江水源作为冷热源,利用三江汇聚江水做‘能量的搬运’——以电带动热泵机组做功,将三江汇的江水蕴含的冷热能转化到实际需要的温度,进而为末端用户供冷供热。丁云教授介绍道:”类似技术,在位于波罗的海沿岸的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被广泛运用。夏季将节能20%,冬季将节能40%至50%,综合运营成本也将降低30%。”不用在建筑物外安装空调挂机,成功地避免了“城市热岛”效应,充分显示了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两型”特质。改造供能设备是居民建筑减排的办法之一。

2021年10月2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解决南方清洁供暖问题除了因地制宜的利用可再生能源,运用数字化手段,借助城市能源全域协同系统——多种方式多种能源的多能互补,互联互通,灵活调控,因时择优同样十分重要。丁云希望与供能站等产业链上的技术专家合作,将“三江汇方案”进一步完善,不断推动其落地,带给南方居民供暖的体验。

编者语:中国政府承诺用短短30年时间实现从碳达峰过渡到碳中和,这意味着中国要完成全球最高强度碳排放降幅,用全球历史上最短时间实现从谈达峰过渡到碳中和,碳达峰碳中和将带来一场由科技革命引起的经济社会环境的重大变革,希望越来越多的科研工作者立足中国国情,通过科技创新形成支撑我国未来低碳发展的竞争优势的同时给人们带来更优异的居住体验。

行业相关

广告也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