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浙江新闻网 发布时间:2025-08-19 10:05 编辑:碧水
萧山环投集团始终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重大政治任务,锚定一流城市综合运营服务商目标,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转化为具体实践。近年来,集团精细化服务城市、市场化运营产业,构...
萧山环投集团始终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重大政治任务,锚定“一流城市综合运营服务商”目标,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转化为具体实践。近年来,集团精细化服务城市、市场化运营产业,构建起覆盖“城乡供排水、垃圾全链条处置、城市环卫服务、绿色能源开发、渣土资源化利用”的环保产业矩阵,形成“从水源保护到污水再生、从固废处理到能源转化”的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致力于提升城市生态品质,每一项业务都紧扣“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让群众在推门见绿、饮水洁净、出行清爽中感受生态文明建设的温度,为萧山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城市范例贡献力量。
“光伏+”创新融合,让阳光成为绿色“能源密码”。在临江水处理厂屋顶架起14.9万平方米光伏板,建成30兆瓦分布式光伏电站,年发电3000万度,够1.5万户家庭用一年,相当于少烧8500吨煤、少排2.5万吨二氧化碳。这套“水上发电、水下治污”的组合拳,用93.4米跨度的门钢结构和196米的网架结构,在曝气池、二沉池上“架桥铺路”,创造了“光伏+水务”全国最大网架屋盖纪录。如今,“阳光银行”已遍布萧山:城南初中、湘湖初中等14所中小学的屋顶光伏板,每年为学校省下电费200多万元;江东水厂、第三水厂的光伏项目,让制水过程更低碳。截至2024年底,集团累计并网光伏装机43.4兆瓦,新增40兆瓦,相当于种了24万棵树,“一块板、一度电、一片绿”的理念深入人心。
固废全链条处置,让“废弃物”变成“宝资源”。蓝成公司的研发中心藏着污泥处置的“新科技”,通过“深度脱水+干化焚烧”技术,5年“消化”污泥700万吨,发电8.4亿度,相当于省下30万吨标准煤。这里的4000吨/日污泥处理项目,把又臭又湿的污泥变成清洁能源,获评“浙江省高新技术企业研究开发中心”。不止于此,集团构建起“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固废处理全链条:城市绿能发电项目日处理生活垃圾1800吨,年发电量超4000万度;南部固废资源化利用项目年处置工业固废73万吨,变身建材原料;绿色循环综合体日均转运再生资源2000吨,餐厨生物能源项目每日“变废为宝”220吨,化身生物柴油;全区首个国有直营渣土码头更让建筑废料有了“新归宿”。
全域治水守护“家门口的清澈”。打开萧山的“治水地图”,4座水厂像4颗“清水明珠”,每天160万立方米自来水从这里出发,经145万立方米深度处理工艺“把关”,顺着管网流进千家万户——这规模在全省能排第三。“一镇一泵站一干管”的治污格局织起一张网,600多公里区级主干管线在地下延伸,城区“六横四纵”10条污水主干管像血管般循环,让污水“有处去、处理好”。13万农户家的生活污水经1238个处理设施净化后,既能灌溉农田助增产,又能养出清水鱼,环发公司肥水试验田便是生动例证;从20个镇街751个“零直排”单体管护到市政管网巡检、河道保洁,不仅连续捧回“大禹鼎”金鼎,更让农村水沟清澈见底、城市河道可泛舟。城运公司党员先锋队推行“路长制”,让1277万平方米道路洁净如洗、300个小区垃圾清运准时有序,老百姓真切感受到“水龙头一开就放心喝,出门就是清水绿岸”的幸福,正是“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生动写照。
从光伏板上的阳光到处理厂的电流,从污泥堆的变迁到河道里的清波,萧山环投集团以“绣花功夫”践行“两山”理念,证明了“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是辩证统一、相辅相成的”。未来,集团将继续锚定“一流城市综合运营服务商”目标,让绿色成为萧山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让群众在生态改善中收获更多幸福。
通讯员:汤煦栋